中国作文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初中三年级

初中三年级

独家|名师解读2021年四川中考作文(成都市、广安市、广元市、达州市)

中国作文网2022-10-12初中三年级小学英语自我介绍作文
小学英语作文30字,小学英语自我介绍作文,回顾初中三年英语作文,独家|名师解读2021年四川中考作文(成都市、广安市、广元市、达州市),小学英语作文30字,小学英语自我介绍作文,回顾初中三年英语作文,《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1版)在写作教学实施

独家|名师解读2021年四川中考作文(成都市、广安市、广元市、达州市)

独家|名师解读2021年四川中考作文(成都市、广安市、广元市、达州市),

  小学英语作文30字,小学英语自我介绍作文,回顾初中三年英语作文,

  《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1版)在写作教学实施意见中强调应“引导学生注重现实,热爱生活,积极向上,表达线年成都市的中考作文题目“写给三年前的自己”或者“写给两个月后的自己”,关注学生成长体验,旨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,巧妙而不露痕迹。本次命题从学生的生活出发,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,或回首过往或期待未来。简单而朴素的命题,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写,写作内容可实可虚、可大可小。

  作文题目贴近初中生的生活,立足曾经、现在与未来三个时间节点,启发学生用理性的眼光审视自我、规划自我与成就自我,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。就立意空间而言,学生可以与自我对话,畅所欲言,写出真我。

  :回忆成长,感恩经历。当考生回忆起三年前的自己,再面对如今的自己,必然有细节、有故事、有对比。可在对比中突显成长的收获,在回忆中书写三年的时光,感恩三年来自己的努力与坚持,感恩三年中遇到的人与事。

  :审视自我,理性选择。三年前正是学生从小学毕业开始初中生活的关键节点。而三年前那个懵懂、青涩、无知的自己,可能做了一些不太适宜的选择,造成了遗憾、不甘、矛盾,学生可以书写如何理性选择才能弥补不足。

  :珍惜青春,慢慢品味。三年弹指一挥间,也许还没来得及认真面对就将毕业,也许还没来得及认真问好就将离别。这类主题意在呼吁同龄人珍惜当下,珍惜青春,慢慢品味青春中的苦、乐、喜、忧。

  :展望未来,梦想启程。两个月后是学生即将进入高中或职业学校学习生活的前夕。考生可以描绘自己对未来学习、生活等方面的展望,立下志向,放飞梦想。

  :合理规划,赋能成长。在既是终点又是起点的人生重要转折点,考生可以用理性的规划为成长赋能。

  :突破小我,家国情怀。在与两个月后的自己对话时,考生可以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之大格局中,彰显青春之力量。

  本次作文题目简明直要,选材指向明确。但要注意选材的范围应在初中过渡阶段,考生应关注自己在此成长阶段内心最真实的想法。

  选材求新,对比变化无论是“回首过去”还是“展望未来”,都包含了过去和现在、现在和未来的对比。因此,所选材料要有鲜明的对比性。“写给三年前的自己”是考生站在现在回溯过去,要有成长和反思;“写给两个月后的自己”是考生立足当下憧憬未来生活,要有规划和思考。选材要突显经历、体会、情感等的变化。

  材料的真实感人,是选材的重中之重。考生要写真实的生活,切忌假、大、空,要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,要选取自己成长过程中最动情的经历,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具体的细节,让过去三年或未来的日子显现于纸上。

  成都市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目,都给人一种陌生却又熟悉的感觉。陌生是因为题目中渗透着淡淡的新奇感,熟悉是因为题目中散发着浓浓的教材香——作文纷纷“回归”教材、暗扣教材、映射教材。2021年成都市中考作文,从命题类别看,跟“成长”这个母题有关。这类作文题目生活、成长气息浓厚,需要考生回顾成长路上令自己感怀的事情、感动的人物、受益的哲理,将自己的生活成长体验诉诸作文;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“至爱亲情”、第三单元的主题“学习生活”相一致。如《秋天的怀念》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《再塑生命的人》,从理解亲情,感受童趣、友谊和爱等方面让读者获得情感和心理的成长,可以作为写“成长”主题作文时的参照。

  当下的学生作文,真正抒发性灵的不多,多的是在所谓写作技巧指引下的“旁征博引”和“无病”。作文以“写给三年前的自己”或者“写给两个月后的自己”为题,既在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多篇课内经典文章可以为其提供立意借鉴。如《紫藤萝瀑布》中,宗璞以“紫藤萝”为喻抒发对人生的感悟,面对痛苦遭遇选择释怀;《故乡》中,鲁迅面对儿时玩伴和故乡的改变,做出奋然前进的选择,抒发人生哲理之思。

  从全省中考命题形式来看,传统命题方式仍是主流,但是情境任务型作文已成星星之火。情境任务型作文给考生提供一定情境和相应任务指令,与教材的单元写作实践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很相似,教材这部分内容能提供借鉴。而给作文设置真实的情境,是为了让写作更加贴近考生生活实际,激发考生真实的写作动机和强烈的表达愿望。这也给今后的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。

  谢佳欣,四川省天府第四中学语文学科中心主任,中学高级教师,省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,市级优秀班主任,市级教学能手,市级教坛新秀,成都市刘勇名师工作室成员。曾获国家、省、市、区级教育教学类比赛一等奖十二项,发表论文十余篇,参与完成国家级重点课题一项;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两项。

  2021年广安市的中考作文,延续了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二选一的考查形式,给了学生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发挥空间。

  材料中的几个排比句,寓意指向积极而明确,即“你”给我带来的是温暖、幸福、奋进等正能量,传达出作者的感动、感激与赞美。

  那题目中的“你”是谁呢?可以是具体的人、物、景,也可以是某种抽象的精神、意志。而题目补充的内容,要与“你”给予“我”的帮助或感悟吻合,可以是“学会坚强”“懂得感恩”“不再孤单”“倍感幸福”“勇往直前”等等。

  文体的选择较自由,可写成记叙文、抒情散文或议论文。考生可密切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,写亲人师长和朋友,也可以写历史人物、时代楷模,或者学校、环境、书籍等,要传递正能量,表达感恩。

  总的来说,这个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,关注了学生的心灵成长,体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。

  今年是中国成立100周年,人不忘初心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,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题二“初心”这个话题,紧扣时代脉搏,引导学生感悟生活、合理规划人生、不懈追求与奋斗。想写好,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。

  学生要明白初心的含义。“初心”即最初的想法、打算、理想等。题目要求作者写自己的初心,旨在考查学生的理想信念、品质修养等,文章要能体现出自己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,展现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的认识。

  考生拿到这个题目,可设问:我的初心是什么?从何而来?怎么践行?结果怎么样?下一步有什么打算?将“初心”具体化后,本文就成功了一半。题目拟定时,可用“初心”造句,如“我的初心”“初心未改,真情永恒”“初心为我导航”,当然也可不拘泥于这两个字,如“我的理想”“乘梦远航”“我心依旧”等等。

  同学们可以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,并在结构上创新。比如加入题记,彰显对理想的坚持与展望;用“日记体”描叙生活经历,书写对“初心”的坚守……

  无论选择哪个题目,都要牢记紧扣主题,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谋篇布局,力求书写工整、结构完整、错落有致、形式新颖,合理使用成语、修辞、名言警句等,让自己的作文富有文采。

  刘强,四川省广安友谊加德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兼初三班主任、语文教师。正高级教师,四川省优秀教师,四川省特级教师。广安市高中语文专委会委员,受聘为第七届四川省中职语文教指委副主任、广安市教科研专家、广安市教育督导评估专家。

  2021年广元市中考作文试题是命题作文。“体育锻炼”指向明确,划定取材范围;“苦与乐”这一联言命题确定了必须从“苦”与“乐”两方面入手去叙事说理。接地气,不设障,人人有可写之事,人人有可抒之情,人人有可明之理。

  这一命题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初中语文的名篇《最苦与最乐》。梁启超先生认为“人生最苦的事,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”,而“自然责任完了,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”。梁启超先生的苦乐观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感悟。所以区分这篇考场作文的高下,其立意的高低当是一个重要考量标准。体育锻炼之苦,绝不仅仅是要受“皮肉之苦”和一般的“精神压力”;体育锻炼之乐,也绝不仅仅是身体更健康了,运动会上取得了良好成绩,进而体育中考终于达标甚至得到了满分。而上述内容正是大多数考生写作会进入的窠臼,易使立意平庸。

  1917年4月,在《新青年》发表《体育之研究》一文,其中论及“体育之效”时指出: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。目不明可以明,耳不聪可以聪。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,即使是至强者,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;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,增益其所不能,久之也会变而为强。因此,“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,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。吾生而弱乎,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,未可知也”。

  在《体育之研究》中,“体育锻炼”的好处被提到了利国利民的高度。所以,考生如果能够站得高看得远,挖掘到体育锻炼更深的意义,势必能不同凡响。

  擅长说理、思路清晰的同学,适宜写议论文,层层深入论证体育锻炼“苦与乐”的辩证关系。“苦”是“乐”的前提和基础,“乐”是“苦”的结果和升华,必须是先有“苦”然后才会有“乐”。在行文中考生可以自如地运用道理论证、举例论证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来层层递进进行推论,最后证明“体育锻炼”对于个人、家庭、社会乃至国家的重要作用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“演讲单元”中就有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演讲,如果把“体育锻炼”之乐提到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,那就实在是高啊!

  选择写记叙文,那就最好融会“叙事”“描写”“抒情”“议论”“说明”等多种表达方式。清楚的叙事,写从小到大体育锻炼中的“山重水复”之苦,写“柳暗花明”之乐。精彩的描写,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:体育锻炼时的细节一定要工笔细描,内容才会丰富,画面才会动人。热情洋溢的抒情,抒发自己对体育锻炼的热爱。画龙点睛的议论,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。此外,对自己选定的某个体育项目的特点、原理,某种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、使用步骤要进行要言不烦的说明,该部分内容穿插其中,必能使得文章多姿,读起来令人饶有兴致。

  “苦”“乐”都是一种心理感受。要把“内在”的情感诉诸“外”,太直白的叙述是索然无味的,如果巧妙地将其转化为“酸甜苦辣咸涩”等具体滋味,那就可感可触、形象生动了。

  记叙文可以采用“日记体”“分镜头”“小标题”等形式,也可以采用“苦”“乐”平行蒙太奇的形式,这些行文方式既可以把文章情节写得一波三折,也可以增加文章的结构美。

  议论文也不必一定写成“引论”“本论”“结论”的老三段式。用“书信体”向体育老师诉说自己对体育锻炼不断加深的认识;用“对话式”创造两人对谈的情境,甚至让双方对“苦”与“乐”进行辩论,最后统一认识,都是不错的。

  何晓玲,原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中学语文首席教师,曾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四川赛区优秀指导教师。参编重庆出版社《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高分满分作文报告》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《新作文中考满分作文特快》十三年。

  2021年达州市中考作文题目给出引语材料“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,即使再渺小也要发光”,让学生以“发光”为线字的文章。

  达州市中考作文命题历来关注时代,育人特征非常明显。2021年,中国成立100周年,站在新百年的节点上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即将开启,“十三五”圆满收官,“十四五”全面擘画,更展示了每个人都了不起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话题“发光”指的便是让个体的生命价值体现出来,让个体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去。

  作文题目中,可添加一些励志进取的词语,如《奋斗,让生命闪闪发光》《为他人开一朵花》《拨响生命的琴弦》《燃内心火苗,助时代盛火》……

  在理解“发光”内涵的基础上,可进行如下思考:为什么发光?发什么光?怎样发光?该作文命题其实与今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命题有契合点。文章主体部分可先写时代可为的大背景,再写他人发光的例子,最后写自己的感悟、体验。

  本文可写成记叙文、记叙性散文,也可写成议论文。记叙文、记叙性散文都要注意叙事的完整性,做到情感真挚。写议论文,要注意分论点的简洁鲜明,还要注意恰当运用论证方法、联系生活实际,这样更有说服力。

  廖晓洪,四川省达州中学语文教师,第十五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(四川赛区)暨第五届“文轩杯 文学之星”四川省中小学征文活动优秀指导老师。

《语文课程标准》(2011版)在写作教学实施意见中强调应“引导学生注重现实,热爱生活,积极向上,表达线年成都市的中考作文题目“写给三年前的自己”或者“写给两个月后的自己”,关注学生成长体验,旨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,巧妙而不露痕迹。本次命题从学生的生活出发,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成长的心路历程,或回首过往或期待未来。简单而朴素的命题,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写,写作内容可实可虚、可大可小。

  作文题目贴近初中生的生活,立足曾经、现在与未来三个时间节点,启发学生用理性的眼光审视自我、规划自我与成就自我,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。就立意空间而言,学生可以与自我对话,畅所欲言,写出真我。

  :回忆成长,感恩经历。当考生回忆起三年前的自己,再面对如今的自己,必然有细节、有故事、有对比。可在对比中突显成长的收获,在回忆中书写三年的时光,感恩三年来自己的努力与坚持,感恩三年中遇到的人与事。

  :审视自我,理性选择。三年前正是学生从小学毕业开始初中生活的关键节点。而三年前那个懵懂、青涩、无知的自己,可能做了一些不太适宜的选择,造成了遗憾、不甘、矛盾,学生可以书写如何理性选择才能弥补不足。

  :珍惜青春,慢慢品味。三年弹指一挥间,也许还没来得及认真面对就将毕业,也许还没来得及认真问好就将离别。这类主题意在呼吁同龄人珍惜当下,珍惜青春,慢慢品味青春中的苦、乐、喜、忧。

  :展望未来,梦想启程。两个月后是学生即将进入高中或职业学校学习生活的前夕。考生可以描绘自己对未来学习、生活等方面的展望,立下志向,放飞梦想。

  :合理规划,赋能成长。在既是终点又是起点的人生重要转折点,考生可以用理性的规划为成长赋能。

  :突破小我,家国情怀。在与两个月后的自己对话时,考生可以将个人的成长融入国家发展之大格局中,彰显青春之力量。

  本次作文题目简明直要,选材指向明确。但要注意选材的范围应在初中过渡阶段,考生应关注自己在此成长阶段内心最真实的想法。

  选材求新,对比变化无论是“回首过去”还是“展望未来”,都包含了过去和现在、现在和未来的对比。因此,所选材料要有鲜明的对比性。“写给三年前的自己”是考生站在现在回溯过去,要有成长和反思;“写给两个月后的自己”是考生立足当下憧憬未来生活,要有规划和思考。选材要突显经历、体会、情感等的变化。

  材料的真实感人,是选材的重中之重。考生要写真实的生活,切忌假、大、空,要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,要选取自己成长过程中最动情的经历,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具体的细节,让过去三年或未来的日子显现于纸上。

  成都市近年来的中考作文题目,都给人一种陌生却又熟悉的感觉。陌生是因为题目中渗透着淡淡的新奇感,熟悉是因为题目中散发着浓浓的教材香——作文纷纷“回归”教材、暗扣教材、映射教材。2021年成都市中考作文,从命题类别看,跟“成长”这个母题有关。这类作文题目生活、成长气息浓厚,需要考生回顾成长路上令自己感怀的事情、感动的人物、受益的哲理,将自己的生活成长体验诉诸作文;与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“至爱亲情”、第三单元的主题“学习生活”相一致。如《秋天的怀念》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《再塑生命的人》,从理解亲情,感受童趣、友谊和爱等方面让读者获得情感和心理的成长,可以作为写“成长”主题作文时的参照。

  当下的学生作文,真正抒发性灵的不多,多的是在所谓写作技巧指引下的“旁征博引”和“无病”。作文以“写给三年前的自己”或者“写给两个月后的自己”为题,既在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多篇课内经典文章可以为其提供立意借鉴。如《紫藤萝瀑布》中,宗璞以“紫藤萝”为喻抒发对人生的感悟,面对痛苦遭遇选择释怀;《故乡》中,鲁迅面对儿时玩伴和故乡的改变,做出奋然前进的选择,抒发人生哲理之思。

  从全省中考命题形式来看,传统命题方式仍是主流,但是情境任务型作文已成星星之火。情境任务型作文给考生提供一定情境和相应任务指令,与教材的单元写作实践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很相似,教材这部分内容能提供借鉴。而给作文设置真实的情境,是为了让写作更加贴近考生生活实际,激发考生真实的写作动机和强烈的表达愿望。这也给今后的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。

  谢佳欣,四川省天府第四中学语文学科中心主任,中学高级教师,省级高中语文骨干教师,市级优秀班主任,市级教学能手,市级教坛新秀,成都市刘勇名师工作室成员。曾获国家、省、市、区级教育教学类比赛一等奖十二项,发表论文十余篇,参与完成国家级重点课题一项;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全国语文教学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两项。

  2021年广安市的中考作文,延续了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二选一的考查形式,给了学生较大的选择余地和发挥空间。

  材料中的几个排比句,寓意指向积极而明确,即“你”给我带来的是温暖、幸福、奋进等正能量,传达出作者的感动、感激与赞美。

  那题目中的“你”是谁呢?可以是具体的人、物、景,也可以是某种抽象的精神、意志。而题目补充的内容,要与“你”给予“我”的帮助或感悟吻合,可以是“学会坚强”“懂得感恩”“不再孤单”“倍感幸福”“勇往直前”等等。

  文体的选择较自由,可写成记叙文、抒情散文或议论文。考生可密切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,写亲人师长和朋友,也可以写历史人物、时代楷模,或者学校、环境、书籍等,要传递正能量,表达感恩。

  总的来说,这个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,关注了学生的心灵成长,体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。

  今年是中国成立100周年,人不忘初心,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,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。题二“初心”这个话题,紧扣时代脉搏,引导学生感悟生活、合理规划人生、不懈追求与奋斗。想写好,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。

  学生要明白初心的含义。“初心”即最初的想法、打算、理想等。题目要求作者写自己的初心,旨在考查学生的理想信念、品质修养等,文章要能体现出自己正确的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,展现“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的认识。

  考生拿到这个题目,可设问:我的初心是什么?从何而来?怎么践行?结果怎么样?下一步有什么打算?将“初心”具体化后,本文就成功了一半。题目拟定时,可用“初心”造句,如“我的初心”“初心未改,真情永恒”“初心为我导航”,当然也可不拘泥于这两个字,如“我的理想”“乘梦远航”“我心依旧”等等。

  同学们可以选取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,并在结构上创新。比如加入题记,彰显对理想的坚持与展望;用“日记体”描叙生活经历,书写对“初心”的坚守……

  无论选择哪个题目,都要牢记紧扣主题,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谋篇布局,力求书写工整、结构完整、错落有致、形式新颖,合理使用成语、修辞、名言警句等,让自己的作文富有文采。

  刘强,四川省广安友谊加德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兼初三班主任、语文教师。正高级教师,四川省优秀教师,四川省特级教师。广安市高中语文专委会委员,受聘为第七届四川省中职语文教指委副主任、广安市教科研专家、广安市教育督导评估专家。

  2021年广元市中考作文试题是命题作文。“体育锻炼”指向明确,划定取材范围;“苦与乐”这一联言命题确定了必须从“苦”与“乐”两方面入手去叙事说理。接地气,不设障,人人有可写之事,人人有可抒之情,人人有可明之理。

  这一命题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初中语文的名篇《最苦与最乐》。梁启超先生认为“人生最苦的事,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”,而“自然责任完了,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”。梁启超先生的苦乐观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生感悟。所以区分这篇考场作文的高下,其立意的高低当是一个重要考量标准。体育锻炼之苦,绝不仅仅是要受“皮肉之苦”和一般的“精神压力”;体育锻炼之乐,也绝不仅仅是身体更健康了,运动会上取得了良好成绩,进而体育中考终于达标甚至得到了满分。而上述内容正是大多数考生写作会进入的窠臼,易使立意平庸。

  1917年4月,在《新青年》发表《体育之研究》一文,其中论及“体育之效”时指出: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。目不明可以明,耳不聪可以聪。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,即使是至强者,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;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,增益其所不能,久之也会变而为强。因此,“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,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。吾生而弱乎,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,未可知也”。

  在《体育之研究》中,“体育锻炼”的好处被提到了利国利民的高度。所以,考生如果能够站得高看得远,挖掘到体育锻炼更深的意义,势必能不同凡响。

  擅长说理、思路清晰的同学,适宜写议论文,层层深入论证体育锻炼“苦与乐”的辩证关系。“苦”是“乐”的前提和基础,“乐”是“苦”的结果和升华,必须是先有“苦”然后才会有“乐”。在行文中考生可以自如地运用道理论证、举例论证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来层层递进进行推论,最后证明“体育锻炼”对于个人、家庭、社会乃至国家的重要作用。部编版八年级下册“演讲单元”中就有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演讲,如果把“体育锻炼”之乐提到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高度,那就实在是高啊!

  选择写记叙文,那就最好融会“叙事”“描写”“抒情”“议论”“说明”等多种表达方式。清楚的叙事,写从小到大体育锻炼中的“山重水复”之苦,写“柳暗花明”之乐。精彩的描写,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:体育锻炼时的细节一定要工笔细描,内容才会丰富,画面才会动人。热情洋溢的抒情,抒发自己对体育锻炼的热爱。画龙点睛的议论,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。此外,对自己选定的某个体育项目的特点、原理,某种体育器械的使用方法、使用步骤要进行要言不烦的说明,该部分内容穿插其中,必能使得文章多姿,读起来令人饶有兴致。

  “苦”“乐”都是一种心理感受。要把“内在”的情感诉诸“外”,太直白的叙述是索然无味的,如果巧妙地将其转化为“酸甜苦辣咸涩”等具体滋味,那就可感可触、形象生动了。

  记叙文可以采用“日记体”“分镜头”“小标题”等形式,也可以采用“苦”“乐”平行蒙太奇的形式,这些行文方式既可以把文章情节写得一波三折,也可以增加文章的结构美。

  议论文也不必一定写成“引论”“本论”“结论”的老三段式。用“书信体”向体育老师诉说自己对体育锻炼不断加深的认识;用“对话式”创造两人对谈的情境,甚至让双方对“苦”与“乐”进行辩论,最后统一认识,都是不错的。

  何晓玲,原绵阳东辰国际学校中学语文首席教师,曾获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四川赛区优秀指导教师。参编重庆出版社《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高分满分作文报告》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《新作文中考满分作文特快》十三年。

  2021年达州市中考作文题目给出引语材料“我们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,即使再渺小也要发光”,让学生以“发光”为线字的文章。

  达州市中考作文命题历来关注时代,育人特征非常明显。2021年,中国成立100周年,站在新百年的节点上,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即将开启,“十三五”圆满收官,“十四五”全面擘画,更展示了每个人都了不起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,话题“发光”指的便是让个体的生命价值体现出来,让个体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去。

  作文题目中,可添加一些励志进取的词语,如《奋斗,让生命闪闪发光》《为他人开一朵花》《拨响生命的琴弦》《燃内心火苗,助时代盛火》……

  在理解“发光”内涵的基础上,可进行如下思考:为什么发光?发什么光?怎样发光?该作文命题其实与今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命题有契合点。文章主体部分可先写时代可为的大背景,再写他人发光的例子,最后写自己的感悟、体验。

  本文可写成记叙文、记叙性散文,也可写成议论文。记叙文、记叙性散文都要注意叙事的完整性,做到情感真挚。写议论文,要注意分论点的简洁鲜明,还要注意恰当运用论证方法、联系生活实际,这样更有说服力。

  廖晓洪,四川省达州中学语文教师,第十五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(四川赛区)暨第五届“文轩杯 文学之星”四川省中小学征文活动优秀指导老师。

很赞哦!